分类
读书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前段时间读完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主要是记录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手记,以及以路遥先生的一些文集,是路遥先生的绝笔之作。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是多么的不容易,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自我斗争,如何历经近十年才完成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读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关于做人的、做事的、写作的等等,尤其是文学方面,一些思想值得好好研究学习。

向“最美奋斗者”路遥先生致敬。

分类
读书

《人生》

路遥《人生》

今天读完了路遥十四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路遥的文字,总是给人一种亲切而美好的感觉。

刚读一半的时候,以为主角高加林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当读到他抛弃了刘巧珍的时候,发现原来他是个“渣男”。

可惜了刘巧珍,对于高加林的结局只能说自作自受。以下摘抄书里的一段话,作为对本书的一个感受吧: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得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另外,本书的电视剧版本改编比较大,原著中高加林没有去上海,而电视剧里去了上海。

分类
读书

《白鹿原》

陈忠实《白鹿原》,20周年精装典藏版
陈忠实《白鹿原》,20周年精装典藏版

昨天晚上,读完了陈忠实53万字的《白鹿原》,我读的这本,是专门买的20周年精装典藏版,这个版本是未删减的足本。

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感觉胸腔里憋着一肚子话,却不知从何说起,让人感觉闷闷的。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真实,无比的真实。真实的人物,有血有肉;真实的叙事,感觉身临其境。读这本书,又像是听一位老者讲那原上过去的故事,让人入迷,让人沉醉,让人流连忘返。

这本书里所描绘的人物性格是丰满的,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就算是腰杆子又直又硬的主角白嘉轩,也曾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又如曾经和白灵海誓山盟的鹿兆海,最终却也娶妻生子有了家庭。看过别的书评,当这本书里的一些人物滤镜碎了一地的时候,有些人就接受不了了。但我觉得正是这样,人物才更真实,才更立体,性格才更饱满,更接近于现实中的人,更真实。是啊,这应该就是人性吧,人性在多数情况下是经不起考验的。

这本书里比较喜欢的一个人是朱先生,这人一身正气,是白鹿原的精神支撑。白嘉轩主持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务,而朱先生为白鹿原提供了精神上支持。 这点在朱先生死时,“万人送行”的局面可以看出来。朱先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先生,一生教书育人,为民请请愿。曾先后做过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为人民为历史所记忆。例如禁烟犁毁罂粟的故事,只身赴乾州劝退清兵总督的冒险经历,家门口栓狗咬走乌鸦兵的笑话,放粮赈灾时自己背着干粮等等等等。当书读到朱先生死了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本书真的快要结束了。

除了描绘原上的故事,这本书还有对于革命的描写。从最开始的农协开始,到被国民党残害而到转到地下,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内战胜利。这里面伴随着很多爱恨情仇。虽然描写的是白鹿原上的革命,但实际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一个个有血有肉敢想敢干敢爱敢恨的年轻一代为了革命奋不顾身前仆后继,才有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安稳生活。这里面出现的几个典型人物有鹿家的两个儿子兆海和兆鹏,白家的白灵。白灵为了革命牺牲了,死于党内极左思潮下抓内奸时,被活埋了。鹿兆海加入了国民党,守护潼关的时候也牺牲了,鹿赵鹏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最后不知所终,可能也牺牲了吧。革命的果实确实是来之不易,是多少中华好儿女的鲜血换来的。

书中的一些女性人物多是悲剧的,典型的如田小娥,她是被封建礼教残害的女性,同时她也体现着对于封建礼教的抗争。还有冷先生的女儿冷秋月,如果说她是死于她的公公和她的亲爹,倒不如说她是死于封建礼教的压迫。如果她能有勇气改嫁,离开这个鹿家,或许会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书中还有很多的人物和故事,需要亲自去读才能体会。这不愧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白鹿原上五十年的沧海桑田像快进的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眼前掠过。完看真的让人有哭有笑有悲伤有难过。真的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伟大作品。感谢陈老。

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

分类
读书

《平凡的世界》

路遥《平凡的世界》

2023年的1月14日,翻开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页。终于在5月10号的中午,全部读完了全三部。

断断续续的读,历时四个月。读的过程中,不禁一次又一次的感叹,这本书写的是真的好,尤其是路遥先生对景物的描写,真的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里面的故事情节,真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读第一部的时候,曾一度为孙少安和田润叶的之间的爱情难受了好几天,感到深深的惋惜。第一部是苦难的,但苦难并没有把人们压倒,人们仍然在苦难中负重前行,生活还要继续。

时间来到了第二部,在第二部里面,中国的社会正如死去田二的“名言”所说的那样,“世事真的变了”。农民开始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正是在这个时候,主角孙少平开始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理想的苦难之路。他来到了黄原城,开始了揽工汉的生活。他和一般的揽工汉不同的是,沉重的劳动和身体的疼痛并没有压垮他对精神不懈追求的脚步——白天上工晚上读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和田晓霞的进一步的交往。

到了第三部,地点来到了大牙湾煤矿。是的,孙少平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初来的时候,有的人觉得苦和累,该走的都走了,但是孙少平却欣然接受。是啊,这是他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来到的地方,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最起码有了安稳的吃饭和睡觉的地方,甚至还有高高的工钱。当然,这一部也是令人最难受的一部,尤其是田晓霞的死,真的让人很难接受,看的时候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但是后来,我自己也想通了,田晓霞太完美了,她大概不能属于这个平凡的世界吧。

在整个故事走向结尾的时候,作者把曾经塑造起来的一样样美好的东西在一个个的毁掉,不免让人叹息。出车祸的李向前,死去的田晓霞,离婚的杜丽丽,得了绝症的贺秀莲,毁了容的孙少平,甚至死去的煤矿班长……

也不能说是作者故意毁掉,大概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吧。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正如孙少平那样,我们要自食其力,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劳动,不能放弃理想,不能放弃看书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分类
读书

《北方城郭》

柳建伟《北方城郭》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柳建伟的《北方城郭》读完了,这是一部54万字的官场反腐小说,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古船》并称“新时期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读完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人物,一个是县委副书记李金堂,一个是戏曲家欧阳洪梅,然后就是暴发户申玉豹,中华通讯社记者白剑,以及珠宝商人林苟生。

书中所展现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欧阳洪梅是一个矛盾体,对李金堂的爱与恨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人是一个十分清醒又矛盾的人。李金堂的各种老辣的手段让人心有余悸,正如书上写的,这个人从未败过,用欧阳洪梅的话说,怎么可能有从不失败的人。所有的人都败在他的手段下,能打败他的只有欧阳洪梅,她录下了他们谈话的重要录音,却在只播放了几句话后,又歇斯底里地把磁带销毁了。

最后白剑累了,够了,或者说是厌恶了这片土地,只身去了法国。李金堂退隐了,欧阳洪梅大概是出家为尼了,林苟生和三妞终于走到了一起,刘青松和庞秋雁被调去了大别山。结局可以说都适得其所,也算是一个圆满。

还算是不错的一本书,虽算不上荡气回肠,但把官场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也能让人了解一些东西。

分类
读书

《古船》

张炜《古船》

今天把张炜的《古船》看完了,看完之后,感觉心情沉重,眼泪在心里流,就像那条地下河在流淌。

《古船》的文字感觉有点古香古色,但是很有力量。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后40年的社会风云。小说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以一个家庭的兴衰抒写灵魂深处的挣扎与困顿。  小说生动地刻画出隋家几个子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性格和命运的变迁与古老农村嬗变中的心灵阵痛与文化冲突,是一部民族的沧桑心灵史。 

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土改,知道了大跃进,知道了自然灾害,知道了还乡团,知道了走资派等等。那个时期的人太疯狂了,疯狂到简直没有人性。

里面的事情不想描述太多,让人太沉重。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吧。

分类
读书

《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前段时间读完了余华的另一本书《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一本回忆题材的小说,记叙了主人公孙光林的成长历程。

初读这本书,感觉摸不着头脑,坚持读下去才会渐渐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读的过程中,总能时不时地勾起自己童年时的记忆,随着作者的记叙,时而重现,时而消散,感觉很美好。

随着孙光林再次回到南门,随着那一声在细雨中的呼喊——“我要找孙广才”,故事结束了。到这里,可以看出孙光林成长了,从一开始的胆小、害怕,到后来敢于直呼孙广才的名字。

整本书是孙光林支离破碎回忆拼凑而成,读到最后全部弄懂后,反而感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以后有时间要再读一遍,到时候应该会是另一种感觉吧。

分类
读书

《活着》

余华《活着》

初读余华的《活着》,其实是在今年的夏天,当时读完有很多感慨,没有及时记下来。最近在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才想起这件事。

《活着》这本书读完是很压抑的,足足难受了好几天。书中透过徐福贵的讲述,记叙了一个从地主之家的少爷变为一个一无所有的无比悲惨的老农的一生。

福贵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仿佛上天对他的惩罚,又仿佛他早早就透支完了他一生的福贵,后半生只能在苦难中度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身边的人都是爱他的,不离不弃,至死不渝。他身边的人也是热爱生活的。妻子家珍起早贪黑、勤俭持家,即使生病后仍想着下地干活;儿子有庆每天光脚跑着去学校,跑回来喂羊,不分寒暑;女儿凤霞虽然是个哑巴,但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女婿二喜虽然偏头,但是有力气能干活;外孙苦根,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

正是这样一群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才最让人难受,最接受不了的是有庆,多么好的孩子,最后竟然死在了给县长夫人献血,血被抽干栽地身亡……看到这里,呼吸都快停止了,难受的透不过气来。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福贵却坚强的活着,要是换一个人,可能也就随他们而去了吧。这种情况下,死容易,活着才是最难的。福贵从一个富家少爷,变成一无所有,最后亲人一个一个死去,思想和精神上得经受怎么样的打击,怎么还能够活得下去?

但是福贵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而且最后还买了一头叫福贵的牛,仍劳作在这片世代生活的土地上。

最开始看这本书,是气愤的,气愤福贵的不争气,气氛他败家。后来替他身边一个个离去的人感到惋惜。再到后来,有点佩服他,竟然还能独自活着。

是的,这就是福贵的一生,其实全书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福贵都没有想过死,他自已也没想过要怎么活,反正就是饿了吃饭,天黑睡觉,天亮干活。

这可能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到了什么境况,都要坚强地活着,再惨惨不过福贵。顺其自然,珍惜身边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要犯福贵的过错。

分类
读书

重读《围城》

《围城》封面,满是岁月的痕迹

这本书,早前读过,但是没读完,撂下的时间太长,导致读过的都忘记了,之前也没做笔记,相当于没读。最近又有重读一遍的想法,这次要坚持全部读完,哪怕每天读几页也行,有始有终,方得始终。

这本书,到现在只知道是关于婚姻的书,没有到网上看“剧透”,也不想看,慢慢读吧。

《围城》写作的时代背景是1937年以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日期。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方鸿渐的小伙,从最近几天读的一些,猜测应该是描写他的爱情和婚姻的历程,同时间接讲述当时中国的现状。

初读这本书,文风可能有些不适应,应该是年代的原因吧。不过读多了就适应了,从中可以感受到钱老深厚的文学底蕴,文字运用的各种恰到好处。

例如小说开头对印度洋上夜的描写: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炉火纯青,只言片语,就把这么美的夜色描绘的生动形象,读过之后,彷佛这夜色就在自己眼前。

叙事诙谐幽默,心里描写感同身受,尤其是船到西贡(即胡志明市)前后,和鲍小姐约会时的心里描写,真的是太精彩了。

读《围城》,就好像在听钱钟书讲故事一样,不仅能听故事,还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俾斯麦,我知道了他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首相;旧时女人和婚帖上的年庚是不准确的;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锡兰就是斯里兰卡;西贡就是胡志明市,曾经是法国殖民地,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等等。

读书,不仅仅是读故事,更能学到很多额外的知识。有的时候,开阔眼界,不一定要实地去看,多看看书,也是能长很多见识的。当有机会实地去看的时候,或许又是另一番感悟。